top of page

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本周單元-清明節的故事

  • Joyce Wen
  • Mar 30, 2017
  • 2 min read

每年國曆四月五日是清明節,大部分的家族,會在這天前後掃墓。掃墓是維護、修整祖先墳墓及環境的祭祖活動,用意在慎終追遠、思念祖先,同時也是家人團聚,親戚之間相互來往的時間。

<清明> 唐朝詩人杜牧

唐朝詩人杜牧,曾經寫過一首詩,時節就是清明節喔!

除了閩南人和客家人等等,其實日本和韓國也有掃墓的傳統;大家都會在清掃祭拜之際,感謝祖先對後代子孫的庇佑,也祈求往後祖先能夠繼續照顧家族。

現在,幾乎所有人都是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左右掃墓,而經過一整年的時間,通常墓地附近會長出許多雜草。因此第一件事情,就是要先將雜草拔除,並將環境整理乾淨。很多人會帶著水果、鮮花來祭祀,並在清掃完畢之後,在墓地壓上"墓紙",代表將祖先的房子整理乾淨了。

因地而異,除了祭拜祖先,在墓地附近通常會有土地公,因此人們也會一併祭拜土地公,感謝祂的照顧。掃墓時,人們習慣焚燒紙錢,讓神明和祖先在另一個世界使用;燒紙錢也是很多節日都會出現的傳統活動。但是,隨著世代更迭,以及環保意識提升,越來越多人想要盡力減少焚燒紙錢時,煙霧所造成的空氣汙染。因此,政府機關及個人,都想出了一些新的方式,讓大家在虔誠祭祀之餘,也能夠維持良好的空氣品質,不對環境造成太大的影響。

在下一篇單元,我們會介紹更多有關清明節的事情,也會跟大家分享現代人用了哪些方法,來減少燒紙錢對環境帶來的汙染喔!

參考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圖片出處:https://goo.gl/OD2bRB、https://goo.gl/2GmHK9


 
 
 

Comentários


Recent Posts
Archiv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