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本周單元-減少點香與燒紙錢
- Joyce Wen
- Mar 30, 2017
- 1 min read
人們習慣在清明祭祖時焚燒紙錢、捻香,藉以傳遞對祖先的感激之情。而平時到各廟宇拜拜時,也會點上幾炷香,供奉紙錢之後燃燒。
然而,大量燃燒產生的濃煙會造成空氣汙染,其中的懸浮微粒也對人體有害。因此,環保署近年大力推動減少燒香與燒紙錢,倡導祭拜時雙手合十取代香,減少紙錢的數量,並採集中焚燒;或是鼓勵信眾以白米代替紙錢供奉,拜完之後還能夠帶回家。

例如台北的行天宮,自2014年起便已經不燒香。信眾來到這裡,都以雙手拜拜行禮,心誠則靈,此舉也得到許多人支持。台北的龍山寺和霞海城隍廟也表示,預計在今年(2017)減少香爐數量,或是減少每座爐所需要上的香,藉以慢慢減少燒香的頻率,改善空氣品質。在台灣各地,也有越來越多廟宇早已減少上香的數量,或是規定紙錢統一集中焚燒的時間。
而清明節時,各家各戶自行燒紙錢,一來造成許多空氣汙染,二來若是灰燼沒有清乾淨,往往導致火災,讓消防隊在清明時節疲於奔命。因此,現在有許多縣市殯館處提倡掃墓不燒紙錢,或是將紙錢交由他們集中之後,統一焚燒。
雖然傳統習慣一時之間可能難以改變,但是大家可以一起慢慢規劃改善;少了焚燒紙錢與香的空氣汙染,帶著一顆虔誠感恩的心祭祖拜神,神明與我們皆大歡喜!
圖片來源:https://goo.gl/GYWrqd
Comments